一直觉得陈可辛是华人导演中比较真诚的一位。我曾经看过他的访谈,发现他对商业电影理解的很透彻,总能根据市场,拍出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但同时他身上的知识分子味道又使他的作品往往带着一些人文的气息。尤其是,陈可辛非常擅于用一些小细节刻画人物之间细腻的情感,像甜蜜蜜、饺子、回家,和如果.爱,其中的情感都非常动人,投名状中似有似无的爱情和弟兄情谊也刻画的很成功。
“十月围城”中虽然陈可辛只担任了监制,但从电影的整体风格和很多小细节方面处处都能看到陈的影响力。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陈德森电影,我更愿意说是一部陈可辛电影。不过显然,擅长表现细节的陈可辛,描写人物群像就不是他拿手的了。在只有少数人物出现的电影中他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可在有着十几个主角的电影中这种细腻却没有充分舒展的机会。“十月围城”似乎想面面俱到,又什么都没顾及到。每个人的故事都讲了点,却又都不充分,到结尾也没让人明白这些人为什么就莫名其妙的愿意去送死。事实证明要在一个多小时长度里讲明白这么多人的事确实不太容易,徐克的“七剑”就吃亏在这上面,陈可辛显然没有吸取教训。
“十月围城”显然是一部野心之作,主题就是讲“革命”,这个宏大的题材。也许正是因为这份野心,电影没法不沉重。所以为了配合这种沉重,影片从一开始就在抒情,一直抒情到结束。不断的使用升格镜头煽情,让我顿时想起吴宇森曾的烂片“风语者”。如果说一次两次的抒情可以达到升华和催人泪下的功效,那么通篇不分主次的抒情,就变成了滥情。在不断的抒情中,我只感觉自己的那颗心始终都被压得沉甸甸的,直到片尾出字幕了这才舒口气。
而武戏部分,不得不说,相当的老套。香港拍这种武打戏早就派出了套路,“十月围城”显然没有任何突破。里面的类似桥段大陆观众已经从黄飞鸿、苏乞儿等片中看了太多,了然于胸了,就连胡军穿着清装剃了眉毛的造型都在拷贝香港武侠片中常见的反派太监的造型。拍武侠,香港到了徐克已经是巅峰了,现在翻过头再拍,人再多、打的再花哨也不可能超越。
所以,整体感觉,“十月围城”就是一部用“革命”这个新瓶装的武侠的旧酒。不过和另一个同样讲革命情怀的电影“风声”相比,我觉得,还是“风声”更好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