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以来,市委立足于实现加快转型、富民强市目标,明确提出了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干部使用导向,坚持量德才用人、凭政绩用人、看公论用人、按程序用人,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服务大局、服务民生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树导向,为转型发展聚贤才
选准一个人,带好一个班。在干部选任上,市委牢牢抓住主要矛盾,精心选好“一把手”,特别是经济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坚持把推荐作为干部任用的头道关口。实行组织提名与群众提名相结合,不断扩大干部提名推荐主体。对县区党政正职人选在全委会成员中进行谈话推荐,广泛征求意见,保证了人选质量。坚持扩大干部任免决策民主,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人选,由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提名,由全委会委员无记名投票表决。该办法实施以来,经市委全委会表决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人选3次9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既要伯乐相马,更要赛场选马。市委以《干部任用条例》为依据,积极做好干部选任工作,努力把干部用当其位、用当其时、用当其长。同时更加注重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把公开选拔作为选拔女干部、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及经济工作部门专业性较强干部的重要渠道,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努力打破身份、地域等限制,广泛吸纳一批能力强、作风正、熟悉经济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2008年下半年,在市直部门领导职数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委不仅首次拿出团市委书记这一正处级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同时,把承担转型任务较重的龙山区、市环保局、市科技局等8个重要部门的副职领导职位,一并拿出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近3年来,市、县区两级共组织公开选拔11次,选拔干部32名,进一步树立了竞争择优的导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委坚持使用和培育并重方针,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与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了一批数量充足、类别齐全、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其中,经济部门副职后备干部为1:3,正职后备干部达到了1:2。全市第一学历涉及经济专业的市管后备干部达到50%,为保持经济工作和干部队伍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素质,为转型发展添推力
市委深刻认识到,实现转型发展目标,必须精心培育一支思想解放、能力突出、作风硬朗的干部队伍。
丰富载体,为干部“提气”。针对辽源区域小、基础薄、实力弱、干部群众发展信心不足、眼界不宽等问题,市委在市管干部中先后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型建设新辽源”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市管干部、特别是经济工作部门干部赴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考察,开阔视野,学习经验,增强促转型快发展的紧迫意识。进而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凝心聚力、风清气正、合力兴辽”的浓厚氛围,为加快转型、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持。
按需施策,为干部“活脑”。坚持把学习培训作为干部充电的主渠道。一是整合培训资源,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强化市委党校配套建设。与四平、通化、铁岭等周边7个党校建立联校,推进学术交流。在苏州、无锡、潍坊、青岛等地建立域外培训基地,与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吉大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培训干部1500多人(次),使干部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二是提高培训教育实效,解决不愿意学的问题。通过采取小组讨论、案例研讨、学员论坛、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等培训方式,实现教学互动,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引入情景模拟训练教学法和拓展训练教学法。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为内容,由学员进行角色扮演,评委点评,有效提高了干部应急管理、舆论引导和新兴媒体运用能力。以长春市、沈阳市拓展训练中心为依托,组织学员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潜能。三是合理制定培训计划,解决没时间学的问题。一方面,改进常规培训,最大限度为干部服务转型服务发展让路,压缩市管干部轮训时间,增加班次,小步快跑。另一方面,借智育人。利用生产淡季,邀请北大党委书记雎国余、省社科院院长邴正等知名专家学者来辽源为各级领导干部作经济转型、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专题报告50余场,培训干部达3万余人次,为干部充实了大量新信息、新理念和新知识。
加强实践锻炼,为干部“壮骨”。一是上挂学。近几年来,先后从开发区等部门选派20多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干部和后备干部到省直机关、上海宝山区等外市县和挂职锻炼,增长阅历和才干。二是下派带。积极主动向省委组织部、省直有关经济部门发布辽源急需的领导干部人才信息,争取下派干部资源。相继承接了国家行政学院、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单位20多名干部到辽源任职或挂职锻炼,辽源的干部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和经验,受益匪浅。三是实践促。近些年来,市委每年都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经济转型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服务民营企业,服务重点项目,服务重点工作,实现了工作推进与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的双赢。通过实践锻炼,有40多名下派干部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拔和重用。同时,有计划地推进干部交流。近年来,累计交流干部140名,其中,经济工作部门干部近半数。通过交流,干部阅历得到丰富,组织领导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一批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创造了明显的业绩。
增活力,为转型发展建机制
市委坚持寓管理于服务,积极打造有利于经济转型发展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切实提升管理效益。
以考促干。围绕实现转型目标,着眼推动重点工作进步,市委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市政府工作部门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以及《关于加强经常性考核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对领导干部实绩的考核,特别是把跟踪考核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及时了解干部在重点工作、突发事件、关键时刻的表现。近年来,相继对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重大经济工作和70件惠民工程开展跟踪考核,有力推动了工作进步。
严格奖惩。对在转型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给荣誉、给奖金、给位置。从2006年开始,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连续3年开展全市项目建设表彰大会,对有功人员实行重奖,并把奖励情况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不适应转型发展要求、完不成工作任务、不胜任现岗位工作的干部果断进行调整。2008年市委组织部连续开展了项目建设情况专项考核、重点工作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2名工作不力的市管干部由重要岗位调整到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对5名工作精力投入不大、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引起较大反响。
强化监督。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用权行为。市委先后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等多项规定,指导55个市直党委党组建立了《党委(党组)会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用权为公、执政为民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加强检查,确保按章办事。重点强化对掌管资金和项目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几年来,共对财政、发改、建设等20多个经济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实施任前、任中和离任审计,对6名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三是认真开展勤政监督。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对领导干部勤政监督工作的意见(试行)》,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考核、检查、暗访、民意调查、媒体曝光等手段,切实解决服务转型发展不到位问题,引导广大干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促转型、谋发展上来。